首届潮州(磷溪)卤鹅文化周“十大卤鹅名店”评选活动股票证券投资
北京街头的共享单车。(视觉中国)
本报记者 丁雅栀
编者的话:共享单车日前成为公众关注焦点,哈啰单车、滴滴青桔等品牌在成都、广州、武汉等地纷纷调价,“共享单车多地变相涨价”的话题登上热搜。据了解,各大共享单车品牌在上述城市的起步价从1.5元/15分钟调整为1.5元/10分钟,周末节假日起步价也由1.8元/15分钟调整为1.8元/10分钟,后续每15分钟收费1元。价格调整的背后,共享单车行业发生了什么变化?共享单车还能否成为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解决方案?
“10分钟时代”来临?
“涨价了!”成了近期共享单车用户最直观的感受。
其实共享单车的涨价酝酿已久。今年4月,就有网友热议部分共享单车企业节假日悄悄涨价,起步价从原来的1.5元/15分钟提高到了1.8元/15分钟。对此,美团客服回应称,全国多地都调整了价格,设置了节假日价格。不久后,哈啰单车在广州、成都、武汉、西安四城开启调价,滴滴青桔也在成都和武汉两城“提价”,调整后工作日起步价从前15分钟1.5元提高至前10分钟1.5元,节假日、周末起步价为前10分钟1.8元,超出10分钟,以1元/15分钟计费。此番“减量不减价”迅速被消费者捕捉,“共享单车起步时长‘10分钟时代’来临”等话题再度引起热议。
7月29日,哈啰单车客服回应称,“共享两轮车的定价受整体行业运营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会不定期做调整”,当前车辆价格已经上调,调价前进行了公告公示,在扫码确认开锁页面可看到当前定价规则,骑行结束后,也可通过订单页查看计费规则。青桔单车客服也表示,青桔单车按照时间计费,计费规则由起步价、时长费和调度费组成。城市计费规则不同,用户可在滴滴出行APP首页点击了解。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报告》显示,共享单车高峰平均骑行速度9.1公里/小时,进入“10分钟时代”后,骑行距离超过1.5公里就会超出起步费时长。
“我家离公司骑行不到15分钟,之前每天上下班通勤只需3块钱,但涨价之后,通勤费用变成5块,不如坐公交划算。”家住武汉的小罗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据悉,美团、青桔、哈啰等共享单车品牌也推出了单车30天无限骑的月卡,价格相对单次购买便宜得多。当被问及为何不办月卡享受优惠时,小罗表示,一方面,每次出门不一定都能找到固定品牌的共享单车,另一方面,由于天气原因,并不是每天都能骑车上下班,所以算下来办月卡并不划算。
涨价并不是“唯一解”
自2015年ofo上线共享单车服务以来,共享单车行业经历了探索期、爆发期、调整期、稳健期多个阶段。早期的野蛮生长导致资源浪费和市场混乱。经过数年的激烈竞争和市场洗牌,特别是ofo退市、摩拜被美团收购之后,美团单车、滴滴青桔和哈啰单车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显示,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在2017-2022年间保持了10%的复合增速,从130.3亿元增长至304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427.4亿元。
然而,尽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共享单车企业的收入和盈利状况却并不乐观。以美团为例,2023年其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新业务板块亏损达202亿元,共享单车及电单车的累计折旧及减值达66.88亿元。同年,滴滴共享单车所在的其他业务板块也亏损了51.48亿元。共享单车相关企业的盈利难题,源于其重资产、重投入的特性,单车的制造成本、运维成本以及人力成本等构成了企业的重大支出。公开数据显示,一辆共享单车的制作成本为700-1100元,如果按4年的使用周期计算,一辆单车的年均摊成本为175-275元。此外,单辆车每日的运维开销为0.5-1元,一年下来运维成本达182.5-365元。
“共享单车涨价是必然的。”在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看来,早期资本推动共享单车企业不计成本扩张,但随着市场热度降低、资本退出,企业面临盈利压力,涨价成为必然选择。共享单车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租赁经济,需要不断投入资金来购买新车、维护车辆,成本难以降低。随着使用年限增长,车辆老化、损坏以及运维成本上升,企业就会通过涨价来覆盖成本。同时,技术研发和创新也增加了成本。共享单车企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涨价就成为一种直接且有效的手段。 然而,由于部分用户对价格敏感,共享单车在定价策略上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江瀚表示,对于那些使用共享单车频率较高的用户来说,他们可能会重新考虑自己的出行方式。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涨价并不是破局的“唯一解”,虽然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收入,但也可能导致用户流失和市场份额下降。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市场竞争、用户需求、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更加全面和可持续的营收策略。例如,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增加用户黏性、拓展广告主题、创新盈利模式等。
值得关注的是,美团单车在广州逆向操作,将起步价时长增加至20分钟。江瀚表示,下调起步价并延长使用时间,显然是一种从消费者出发、着眼长期的调整。在涨价潮背景下,美团选择逆向操作,通过价格优势吸引和留住用户。这一举措直接回应了市场对于共享单车价格上涨的敏感反应,有助于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通过价格杠杆,美团单车试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巩固并扩大其市场份额。他认为,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美团单车的降价行为可能对整个行业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它可能促使其他平台重新评估定价策略,避免盲目跟风涨价,从而维护市场的良性竞争环境。另一方面,通过降低价格门槛,美团单车可能吸引更多新用户尝试使用共享单车,进而促进整个行业的用户增长和活跃度提升。这种用户基数的扩大,为行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系到“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
当前,共享单车已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投放运营共享单车的县级及以上城市超过400个,有效运营车辆数约为1490万辆,共享单车注册用户总数达12.95亿户。而且这些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频次也很高。近九成(89.4%)用户每周都会使用共享单车。尽管共享单车以其高使用频次显示出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的潜力,但涨价让消费者开始重新考虑其性价比。共享单车未来还能否成为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方案呢?
业内人士认为,涨价可能是共享单车行业的一个趋势。同时,共享单车企业需要在“流量”与“生存”之间找到平衡点。未来,企业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在维持服务质量的同时,通过精细化运营和多元化盈利模式实现可持续盈利。
王鹏认为,共享单车未来仍有可能成为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方案,但企业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涨价带来的挑战。企业可以通过提升用户体验、增加优惠活动等方式吸引和留住用户。例如,提供更加便捷的租车方式、优化车辆分布、提高车辆质量等。同时股票证券投资,企业可以拓展共享单车的使用场景,将其与其他交通方式相结合,形成更加完善的城市出行体系。例如,与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方式形成接驳。此外,政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共享单车行业支持和帮助,促进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发展。▲